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对外贸易理论和贸易条件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对外贸易理论和贸易条件
(一)传统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绝对利益论;
劳动生产率绝对的高,耗费的资源是绝对的少,从绝对角度来看。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品上处于劣势状态,但还可以通过贸易取得利益。
2、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论;
(1)参加贸易的只有两个国家
(2)进行贸易的商品只有两种
(3)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4)两国的资源既定,并按同一固定比例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
(5)资源充分利用
(6)不存在技术进步
(7)消费者偏好既定
(8)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9)生产要素只能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10)假定运输成本为零,也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
在此前提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
(1)每个国家都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各自专门从事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产品和劳务的生产。
(2)两国生产并出口各自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劳务,双方的福利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因此贸易的结果是双方受益。
(3)通过自由贸易,世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世界的产出将达到最大。
它是以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的,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推广应用。这一理论一直是推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
3、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
假设前提:
(1)进行贸易的有两个国家
(2)利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3)不同产品要求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
(4)各国都可以获得生产商品的相同的生产技术,即不存在生产率差异
(5)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一国资本相对富裕,另一国劳动相对富裕。
要素禀赋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因而导致要素价格的不同,从而使国内商品的价格比率有所不同。因此,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制成品生产方面将有相对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
(1)各国应利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资源进行生产和贸易,所有的国家都会从中获益,世界的产出也相应增长。
(2)虽然各国会趋向于专业化生产那些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其稀缺资源的产品,但是不会出现像简单比较利益模型中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因为国内成本的上升会超过世界水平,将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3)国内产品的价格比率与国际自由贸易价格比率的相等最终会使贸易参加国的要素价格趋同。
(4)在各国国内,随着更丰裕的要素的拥有者的回报将增加,这意味着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会上升,因此,贸易将有助于促进国内收入分配更为均等。
(5)贸易使各国超出生产可能性边界运行,并能以较低的价格从世界其他地区获得资本和消费品。
4、评价:
无论是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禀赋论,都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各国应采取外向型的经济,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得到的利益最大。但是,不应忽视的是这些理论均建立在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假设上的,常常导致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当代贸易实践相左的结论,完全的自由贸易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处于各种保护和非竞争环境中的,因而受到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
(1)传统贸易理论假定各国所有的生产资源在数量上是固定的,质量上是不变的。
(2)传统贸易理论假定生产技术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各国均可以自由获得,技术的扩散将使所有国家获益。
发达国家还可以利用技术成果改变或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优势。
(3)传统贸易理论假定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经济体系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特征。像自由贸易宣扬的那样放弃干预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如果完全遵循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生产和交换的话,就有可能永远出口初级产品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少,附加值较低,出口收入有限,更重要地是,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会受到损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二)贸易条件
1、定义: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x/Pm
☆ 2、贸易条件恶化论:
☆ 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提高了,贸易条件是改善的,反之,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了,贸易条件恶化了。
☆ 两位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就是在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外围”理论的。他们认为,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发达国家和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影响方面是不同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具体来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弹性的不同,因此需求的增长率不同。初级产品的价格和收入弹性都比较低,价格弹性低,那么,价格降低,出口量的扩大并不会相应使出口收入增加;收入弹性低,收入扩大中用于购买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例低于制成品,二者结合起来,加剧了初级产品市场的不稳定和贸易条件的恶化。
(2)技术进步使初级产品的节约和替代成为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
(3)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掌握着技术优势,制成品中的技术含量较多,所以其出口价格中包括技术创新租金,同时还由于跨国公司的实力,其中还包括有垄断利润,因此,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相对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而言要高出很多。
(4)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专业化。一国主要生产和出品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当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森严、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出口十分因难,为了换回等量的外汇,必然是出口更多的产品,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一)传统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绝对利益论;
劳动生产率绝对的高,耗费的资源是绝对的少,从绝对角度来看。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品上处于劣势状态,但还可以通过贸易取得利益。
2、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论;
(1)参加贸易的只有两个国家
(2)进行贸易的商品只有两种
(3)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4)两国的资源既定,并按同一固定比例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
(5)资源充分利用
(6)不存在技术进步
(7)消费者偏好既定
(8)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9)生产要素只能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10)假定运输成本为零,也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
在此前提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
(1)每个国家都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各自专门从事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产品和劳务的生产。
(2)两国生产并出口各自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劳务,双方的福利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因此贸易的结果是双方受益。
(3)通过自由贸易,世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世界的产出将达到最大。
它是以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的,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推广应用。这一理论一直是推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
3、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
假设前提:
(1)进行贸易的有两个国家
(2)利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3)不同产品要求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
(4)各国都可以获得生产商品的相同的生产技术,即不存在生产率差异
(5)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一国资本相对富裕,另一国劳动相对富裕。
要素禀赋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因而导致要素价格的不同,从而使国内商品的价格比率有所不同。因此,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制成品生产方面将有相对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
(1)各国应利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资源进行生产和贸易,所有的国家都会从中获益,世界的产出也相应增长。
(2)虽然各国会趋向于专业化生产那些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其稀缺资源的产品,但是不会出现像简单比较利益模型中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因为国内成本的上升会超过世界水平,将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3)国内产品的价格比率与国际自由贸易价格比率的相等最终会使贸易参加国的要素价格趋同。
(4)在各国国内,随着更丰裕的要素的拥有者的回报将增加,这意味着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会上升,因此,贸易将有助于促进国内收入分配更为均等。
(5)贸易使各国超出生产可能性边界运行,并能以较低的价格从世界其他地区获得资本和消费品。
4、评价:
无论是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禀赋论,都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各国应采取外向型的经济,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得到的利益最大。但是,不应忽视的是这些理论均建立在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假设上的,常常导致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当代贸易实践相左的结论,完全的自由贸易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处于各种保护和非竞争环境中的,因而受到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
(1)传统贸易理论假定各国所有的生产资源在数量上是固定的,质量上是不变的。
(2)传统贸易理论假定生产技术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各国均可以自由获得,技术的扩散将使所有国家获益。
发达国家还可以利用技术成果改变或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优势。
(3)传统贸易理论假定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经济体系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特征。像自由贸易宣扬的那样放弃干预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如果完全遵循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生产和交换的话,就有可能永远出口初级产品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少,附加值较低,出口收入有限,更重要地是,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会受到损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二)贸易条件
1、定义: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x/Pm
☆ 2、贸易条件恶化论:
☆ 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提高了,贸易条件是改善的,反之,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了,贸易条件恶化了。
☆ 两位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就是在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外围”理论的。他们认为,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发达国家和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影响方面是不同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具体来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弹性的不同,因此需求的增长率不同。初级产品的价格和收入弹性都比较低,价格弹性低,那么,价格降低,出口量的扩大并不会相应使出口收入增加;收入弹性低,收入扩大中用于购买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例低于制成品,二者结合起来,加剧了初级产品市场的不稳定和贸易条件的恶化。
(2)技术进步使初级产品的节约和替代成为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
(3)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掌握着技术优势,制成品中的技术含量较多,所以其出口价格中包括技术创新租金,同时还由于跨国公司的实力,其中还包括有垄断利润,因此,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相对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而言要高出很多。
(4)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专业化。一国主要生产和出品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当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森严、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出口十分因难,为了换回等量的外汇,必然是出口更多的产品,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本文标签:天津自考 经济类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对外贸易理论和贸易条件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tj.com)
《天津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