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四编第二章复习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二章 盛唐诗歌
识记: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达到"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1.识记:王维的生平.
王维,字摩诘.亦官亦隐,晚年逐步升迁,但已无意于仕途荣辱.
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山居秋瞑》.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简单运用: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其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对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创作影响极大.当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
2.识记:孟浩然的生平.
终身不仕.曾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 理解: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及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诗的境界宏阔,气势壮大.《春晓》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宿建德江》写日暮泊舟的"客愁",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简单运用: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而自工.
一、山水田园诗贴近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
二、他的乘舟行吟之作,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省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的表现了出来.
三、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四.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综合运用:王维、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追求"无我"的境界,自甘寂寞.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平淡自然,不求工而自工.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
二、孟浩然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淡泊纯净之美.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1.识记: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是盛唐豪侠诗人中进士及第较早的一位,入仕后生活极放荡.该诗以豪饮旷达写征战,极为劲健.
2.识记:王昌龄及其七绝诗《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盛唐豪侠诗人.该诗大气磅礴.
理解:王昌龄的边塞诗及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
其作品或豪爽俊丽,或绪密思清.因王性格豪爽,故七言长于五言;而思致深刻,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而不宜长篇.为补短章的局限,他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这组诗前后章法井然,意脉贯穿,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理解:王昌龄的酬赠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被贬后心境变化,加之受王、孟及南方风物的影响,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友以自写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简单运用:王昌龄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一、边塞诗出手不凡.另外,他还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二、送别诗也很出色.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
三、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出色.
四、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他的七绝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
3.识记:崔颖及其《黄鹤楼》诗.
崔颢,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其诗风改变的标志是《黄鹤楼》诗.
简单运用: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
此诗虽不甚协律,为变体律诗,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4.识记:李颀及其边塞诗《古从军行》.
仕途不得意.该诗透出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5.识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将北地悲凉苍劲的气质,也南国幽玄奇趣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清奇幽渺而又不乏刚健力度的诗歌意境.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1.识记: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字达夫.早年生活困顿,有入幕经历,后来官运亨通,是盛唐诗人唯一做到高官而封候者.其边塞诗多写于边塞之行和入幕期间.多采用七言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理解:高适边塞诗《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慨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此诗虽多用律句骈语,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
简单运用: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一、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二、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2.识记: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诗歌创作.
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壮举.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理解: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及艺术风格.
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简单运用: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
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最令人称绝的是"梨花开"的意象,是雪花变梨花的错觉,不仅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也使边地风光更显神奇壮丽.
综合运用: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高适、岑参并称的原因.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原因:高、岑二人同是以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一样有入幕经历而且诗风相近,在杜甫的诗中首先将高、岑并称,后来严羽也将高、岑并称.
3.识记:王之涣及其《登鹳雀楼》诗.
诗境壮阔雄浑,反映出盛唐士人高远开朗的胸襟.
理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艺术特色.
于壮观中寓悲凉,慷慨雄放而气骨内敛,深情蕴藉,意沉调响,其沉雄浑厚处与高适诗相近.
本文标签:天津自考 历史类 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四编第二章复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tj.com)
《天津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