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学校教育的萌芽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21 编辑整理:天津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传说中的学校——成均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郊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按照古代字书的解释,“成均”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很可能是指原始氏族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类广场在适于耕稼的农居部落地区较为普遍,在夏秋收获季节用于打场或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某种规模较大的宗教祭祖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氏族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

上古时代教育与社会生活尚未分开,因而可将上古先民的一系列有助于文明开化的社会活动,看做是社会教化的形式,并将举行这类活动的场所称为“大学”。事实上这种远古时代的所谓“大学”,既不是儒家所褒扬的那种完美无缺的“大学”,也不是专门意义上的学校,但它确是引导上古先民步人文明开化时代的重要途径,其中形成的某些传统,也被文明开化时代的中国古典教育所继承,并成为后世追述三代教育的理想化身。

关于“成均”之学的内容,郑玄认为:“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从而推论“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成均的乐教传统,流传后世,成为古代教育的借鉴,以致西周大司乐所掌仍称为“成均之法”,主要职责是以音乐教授贵胄子弟。最近的考古陆续发现了一些原始社会的乐器,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和骨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敲击乐器;马家窑遗址还发现了远古的陶号。这些考古发现均可证明,五帝时代的音乐已具一定水平,自然,有关的乐教也不会是子虚乌有的事。

成均以乐教为主,这种教育内容不同于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教育,而是具有一定独立形态的教育。舜命夔“典乐”,以教胄子,说明在成均受教的学生,可能是脱离直接物质生产劳动的贵族子弟,专门进行学习,接受音乐教育。同时,舜时已有专门乐师的设置,因此,五帝时的成均之学已具有较固定的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之为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完全可以的。

二、虞庠之学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即有了学校的萌芽。《礼记·王制》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明堂位》载:“米凛,有虞氏之庠也。”说明虞舜时代便有“庠”这种教育机构。“庠”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虞庠之学从其起源来看,其教育内容侧重于敬老慈幼。虞舜之时,社会正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部落联盟首领正由“选贤与能”变为传子制度,舜传于禹,是原始“禅让制”的终结,因此,孝的教育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孝成为序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原始氏族部落中,氏族部落首领遇事要请教丰富的老者,是很普遍的事实,而氏族长者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对下一代进行说教,无疑也是氏族社会最古朴的教育现象。

三、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综观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转化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些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还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必要条件,所以原始教育还不可能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也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来进行教育。当时的教育直接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只是把生产、技能、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以及必须具备的品德,直接传授给后代。这主要是由生产和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结合着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社会生活的实践来进行,社会成员在亲身实践中自然而自觉地接受教育,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原始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凡是集体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品德、习俗,也就是整个原始社会所要求的,全体社会成员都需努力学习并接受培养,而进行教育也是社会公众的事情。同时,由于原始社会财产公有,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决定了原始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没有阶级性。社会成员都平等地接受一定的教育,没有阶级分化所引起的那种差别,也不带强制性,只有因为分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别。

(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当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没有记录和广泛交流文化的工具,当时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以及对实际行动的观察模仿。生产经验、技能的传授是这样,生活知识的传授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也都是这样。原始人通过这些形式,自己接受教育,形成了自身一定的才能、技术、知识、道德品质以及性格等。

原始社会进人氏族公社末期之后,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以上的各种特点逐渐为许多新的因素所取代,开始滋生了学校的萌芽。我国历史开始走近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原始社会的教育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将让位于阶级社会的、专门化的教育。

以上是“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学校教育的萌芽”的全部内容,关于更多天津自考资讯,请关注《天津自考网微信公众号》或者点击在线咨询 >>

本文标签:天津自考 历史类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学校教育的萌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tj.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tj.com/lsl/8188.html



《天津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天津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