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重点:简答题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答:(1)岭南籼稻自然生长,四级不缺;
(2)岭南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之必要;
(3)与上述两点相反的长江中下游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答:(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部分。
(2)民力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3.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人日本;14—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并行欧洲。
4.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答:(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5.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答: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2)特别注重语言的传达效果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这一矛盾。
6.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答:(1)正面影响: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负面影响: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7.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答: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 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利”就是物质利益,“义”是行为原则,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孔、孟、荀、董等都主此,体现了儒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观念。
当然,儒家在强调义的重要性时,过分地抑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倾向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8.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答:(1)华北平原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利于舟楫之便和人们的交流。(2)东部有秦沂山地,有利于人们的文化创造。3)该地区历来就是发达的农业区,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创造与发展。4)该地区在很长时期内人口最为稠密。
9.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
答:(1)其现实功能是“敬授民时”2)其关系农业大事,是皇帝的后代建立宗教凝聚力的根源。3)其之所以得以聚族,是因为该宗教中涵着先进的文化。因此,武帝时代的历史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10.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交通设备的习俗传承;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11.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
答:(1)“天人合一”,起源于西周,这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面的观点。2)“天人交胜”,由唐代刘禹锡提出。3)“天人之分”,由战国荀子在《天论》中提出。
12.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
答:对汉字的认识是与中华民族命运的盛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主要有: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多维思考。
13.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答:(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诗三百”的影响,两汉形成了诗词大国的风范。3)经学与王莽新政。王莽新政是受“尧舜禅让”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实则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周礼》而脱离现实的结果。
14.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答:地位:在科举制度之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就是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蓝本。 作用:(1)科举制度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15.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
答:(1)是土地开垦;(2)是水利的兴修;(3)是运河的开凿。
16.简述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
答: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主要包括:1)民本思想。足食,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2)节约粮食。节约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3)人格教育。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4)食疗。把饮食与养生之道联系起来,强调节制饮食、选择食物与食法。
17.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是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2)是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是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
18.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答:(1)是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是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
19.简述汉语的特点。
答:(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语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虚词和词序表示词语词的语法关系。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看,汉语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20.发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借鉴西方文化是矛盾的吗?试分析说明。
答:不矛盾。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事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外来文化必将融合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本体文化对外来的吸收是由所选择的。
本文标签:天津自考 文学类 2019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重点:简答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tj.com)
《天津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