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学考试0193《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22-10-21 17:31:08 编辑整理:天津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导语】天津自考网整理了天津考委制定的天津市自学考试0193《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如下,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鲁迅研究    课程代码:019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鲁迅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

        

        这是一门旨在探讨鲁迅思想、创作及其价值的专题研究课。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的优秀代表,鲁迅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革命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鲁迅还是第一个走向世界、具有超越国界影响的中国现代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30多个国家用50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他的作品,他被外国研究者喻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一。80余年来,鲁迅研究不仅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海外的鲁迅研究迄今也有80多年的历史。自195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一门选修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经历近60年的历史已经趋于成熟。

        

        几十年来,鲁迅研究成就斐然,但也经历过不必要的干扰,走过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出现过某些关于鲁迅的曲说。本课程力图对鲁迅思想、创作中的若干基本课题进行探讨,以使鲁迅及其作品得以准确的阐释和评价。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应考者比较系统、准确地了解鲁迅的价值,培养应考者阅读、综合应用和鉴赏鲁迅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化、文学和思想素养;同时也为有志于进行鲁迅研究的应考者打下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鲁迅所处的时代、生平及其思想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如“立人”思想、与进化论的关系、改革国民性思想等。

        2.掌握鲁迅的文艺思想。

        3.掌握鲁迅艺术思维中的中西文化构成因素。

        4.掌握鲁迅作品的基本情况。

        5.掌握鲁迅创作中重点作品的基本情况。

        6.能比较准确地分析鲁迅小说题材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鲁迅小说艺术的成就、特色。

        7. 能比较准确地分析鲁迅杂文的文学性特质。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汉语言文学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关联。中国新文学始于鲁迅的创作。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鲁迅博采众长,融合新机,开拓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新的疆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文术新宗;他还在文艺理论等方面卓有建树。因此,本课程同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均有紧密的联系。鲁迅经历的时代,是中国酝酿新生,争取蜕变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与建树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因此,本课程又与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以及革命史紧密关联。自学应考者应在上述相关学科结业的基础上选修本课程。

        

        由于鲁迅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变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等等,他所提供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其他富于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东西,融古今中外于一炉,可谓博大精深,鲁迅研究必然涉及其他许多学科,诸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等。因此,自学应考者也应注意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鲁迅研究的课程内容,分为教材内容和鲁迅作品阅读、综合应用、理解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考核目标如下:

         

        教材内容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鲁迅思想研究和创作研究两个部分十六个专题,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教材中提到的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论及的主要问题。各专题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文化方略的创造性思考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及其意义(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早期“立人”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从而把握鲁迅作品中“立人”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立人思想”提出的时间(1907年)、地点(日本);鲁迅全部文化活动的特点;鲁迅早期四篇论文的篇名及其内容(教材p7);鲁迅“立人”提法的出处(《文化偏至论》及原文(教材p7引文)鲁迅反拨封建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革方案的言论(p4)。

        

        理解:

        研究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教材p1引言);鲁迅“立人”的具体途径(借鉴西方民主精神,“尊个性而张精神”,使中国人“致人性于全”,个性在封建统治下获得解放)、“立人”的目的(通过“立人去实现 “立国”);鲁迅所期望的“精神界之战士”的特点(教材p11第三段); 

        

        应用:

        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及其局限(p12第三节内容)。

          

        第二章        鲁迅与进化论关系的复杂性(暂从略)

         

        第三章 “五四”时期鲁迅的道德重建工作(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思想的另一侧面“立”,即建设性的特点及其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五四”时期进行道德重建的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之节烈观》提出的新的道德原则(p39)。

        

        理解:

        《狂人日记》的意义(p34文学意义、思想意义、道德意义);《我之节烈观》的意义(p38第一段、p39末段)。

         

        第四章 改革国民性的全方位思考(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提出国民性问题的时间(1902年)、地点(日本);许寿裳是宣讲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第一人;国民性的内涵(国民性即民族性);鲁迅研究中国国民性是以揭发缺点为主,目的是为引起反省,力求变革。他批评的国民性痼疾主要是:卑怯性格、面子观念、看客心理、二重思想、一盘散沙、散漫作风、,以及“十景病”、“健忘症”、“包围术”等;鲁迅后期又发现所谓“现代文明”社会养鱼出来的“新”的国民劣根性,如“小市民习气”、“卑劣的资产阶级心理”等;鲁迅社会思想的核心是国民性思想。

        

        理解:

        研究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意义(本章引言);鲁迅研究国民性的目的(p61第五节第一段);鲁迅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第一节);鲁迅后期国民性思想的发展变化(p65)。

        

        应用:

        国民性思想对鲁迅创作的影响(第六节: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促使鲁迅确定了“为人生”的文学观、促使鲁迅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第五章 鲁迅精神的求实特征(一般)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第四章第四节内容的延伸。鲁迅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即是求实特征,本章对此予以专论,要求领会鲁迅精神求实特征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一鲁迅自述出自《写在<坟>后面》。

        

        理解:

        正视现实是制约鲁迅精神其他特征的主导特征。

         

        第六章 《中国人的特性》百年掠影(一般)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前五章内容的背景资料,作一般了解即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所重视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著作:美国人史密斯著《中国人的特性》(亦譯《中国人气质》)。

         

        第七章 鲁迅与中西文化的纵横关系(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艺术思维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即鲁迅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的艺术思维凝聚着中西文化的结晶;

        

        理解:

        鲁迅创建中国新文化的双重任务(p94);鲁迅艺术思维中的两个系统(p103)。

         

        第八章  拥抱两极的选择

                                 ――鲁迅的科学的文艺论(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鲁迅文艺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深刻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五四”时期否定的文艺观(第一节内容);后期鲁迅强调的文艺观(p108)。

        

        理解:

        鲁迅对左翼文学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文艺观的反拨、批评(第二节)。

         

        鲁迅关于文学大众化的观点(p123);鲁迅的美学观(p124)。

         

        第九章 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关于小说创作目的的自述(“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小说塑造的假道学典型(《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鲁迅小说揭示国民弱点的基本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理解:

        鲁迅“遵命文学”的独特内涵(p127第一节第一段)鲁迅小说的创作目的(p128末段)。祥林嫂形象简析(旧社会贫苦农村妇女典型,性格善良勤劳,但迷信不觉悟);鲁迅塑造阿Q形象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描写社会的冷酷现实,乃是为了揭示国民劣根性是滞缓中国人解放的主要思想障碍);

         

        应用:

        鲁迅农民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p146);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特点(p160)。

         

        第十章《故事新编》的文化底蕴(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小说艺术的变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本集主要作品《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的内容;《故事新编》是以新的现代的手法树处理历史题材而充满着“新”的意义的文本,与《呐喊》、《彷徨》一样,显示了超绝的艺术创造力,更显示出鲁迅小说的艺术变形力。

         

        理解:

        《故事新编》以历史为镜子对照现实的深刻批判性(第一节)

         

        第十一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字史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小说取法于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小说形式、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构思方式、心理活动描写、潜意识刻画、小说的抒情性、哲理性、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等;鲁迅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对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白描”、“画眼睛”的艺术手法、意境的制造、风俗画的描写等。

        

        理解:

        鲁迅小说是怎样冲破中国小说旧形式的(p172~173);鲁迅小说结尾之笔的五种不同意境(p180第二段)。鲁迅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批判继承(p181)。

         

        第十二章 鲁迅杂文“人文化成”的思想命题(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创作中居主导地位的文体是杂文;鲁迅杂文的体式;鲁迅弃医从文后的第一批思想成果:杂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我之节烈观》是批判夫权思想的杂文;《我们现在怎么样做父亲》旨在批判父权思想;《娜拉走后怎样》的创作目的;《青年必读书》的用意。

         

        第十三章 “择取中国的遗产”和“采用外国的良规”(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杂文艺术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鲁迅杂文文学性物质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思想的主要载体;鲁迅说: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热风》是鲁迅第一部杂文集。

        

        理解:

        《热风》时期鲁迅杂文的特点:明朗有力的思想特点,明快晓畅的艺术特点;相对于《热风》时期,《华盖集》时期的杂文,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则开始形成独特的鲁迅式的杂文风格;鲁迅杂文主要的艺术形式:随感录式杂文、小品随笔式杂文、寓言体杂文、书信体日记体杂文、论说体杂文、抒情散文体杂文。

        

        应用:

        到了《华盖集》时期鲁迅杂文在艺术上的发展变化(p219)。

         

        第十四章 《野草》表现的鲁迅哲学(重点)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野草》所反映的鲁迅思想和人生哲学,领会《野草》的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散文诗集《野草》的写作时期与《彷徨》大体一致;内容主要是鲁迅面向自身、面向内心,解剖自己的思想;有人回忆鲁迅曾表示过“他(指鲁迅)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说明《野草》对于研究鲁迅思想和他的人生哲学十分重要。

        

        理解:

        《影的告别》的题旨;《希望》的思想内容。

        

        应用:

        分析《秋夜》。

         

        第十五章 鲁迅与果戈理二题(一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初步掌握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主要掌握鲁迅小说与果戈理小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以“振其邦人”四字概括了果戈理作品的现实主义特点。

        

        理解:

        鲁迅的创作在哪些方面“取法”于果戈理。

         

        第十六章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比较(一般)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小说创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关系,要求通过本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运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陀氏是鲁迅最倾心的外国作家之一;鲁迅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说的主要话语。

         

        鲁迅作品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部分(次重点)

         

        鲁迅作品阅读、分析、理解的考核,旨在培养和检测自学应考者对鲁迅作品阅读、综合分析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总体考核目标以《鲁迅选集》中所收杂文作品为主,兼及对鲁迅作品的总体把握。具体考核目标如下:

        

        识记:

        鲁迅各部作品集的名称、创作背景、题名的由来、含义及有代表性的作品;鲁迅生平事迹也在考核范围之内,识记关键点即可。

        

        应用:

        《鲁迅选集》中杂文名篇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鲁迅选集》所收作品较多,现规定必读篇目如下:《随感录三十九》、《随感录四十》、《现在的屠杀者》、《估<学衡>》、《娜拉走后怎样》、《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夏三虫》、《战士和苍蝇》、《我的“籍”和“系”》、《死地》、《答有恒先生》、《小杂感》、《文学和出汗》、《习惯与改革》、《宣传和做戏》、《<自选集>自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现代史》、《推背图》、《夜颂》、《忆刘半农君》、《论“人言可畏”》。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规定了具体考核目标,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来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准确记住规定的有关知识点。

        “理解”: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弄懂并讲清楚规定的知识内容。

        “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作出简要综合分析。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有关知识或从整体、或从局部对有关问题作出综合应用论证。具体作品阅读综合应用的考核,一般属于综合应用能力层次。

        对各考核点的能力层次规定,即是对自学应考者进行考核的水平要求。考试命题不可随意提高考核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免增加考核的难度。但是,高能力层次的考核点,其中也包含着低能力层次的要求。比如,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点中也包含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简单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1.《鲁迅的文化选择》 王国绶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2.《鲁迅选集》 (1-4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3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了解鲁迅生平及思想发展

        

        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确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学习鲁迅研究课必须首选阅读一本可靠的鲁迅传记,以清晰、准确地了解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道路,再接触鲁迅的具体作品、研究具体的有关鲁迅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现有1981年以后出版的几种鲁迅传记可以参考:朱正著《鲁迅传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林非等著《鲁迅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林志浩著《鲁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吴中杰著《鲁迅传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林贤治著《人间鲁迅》,花城出版社出版。另有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著的《鲁迅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亦可参考。

        

        2.认真阅读鲁迅作品

        

        掌握本课程有关知识内容尚需以认真阅读大量鲁迅作品为基础。首先应通读规定的《鲁迅选集》中的作品,力图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注意独立思考,认真揣摩,领会方法,举一反三,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练习写分析文章,这是提高分析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方可对鲁迅进行宏观的把握。

        

        3.了解鲁迅研究史概况

        

        学习本课程还应对八十年来的鲁迅研究史有一概括了解,这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4.认真研究教材

        

        依据大纲,认真领会教材各个论题中的主要问题。可根据大纲规定,对15个论题分别情况或重点或泛泛进行阅读和理解。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助学的正确导向。

        

        2.重点培养应考者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鲁迅作品的能力;应对本大纲第二部分所列鲁迅各作品集和阅读作品的规定考核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因为这属于教材外内容。

        

        3.讲授力求具有启发性,注重分析方法的示范,启发应考者举一反三,重点内容应重点综合应用,一般不必求全求深,讲清要点即可。

        

        4.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学时76学时,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文化方略的创造性思考

8

第三章

“五四”时期鲁迅的道德重建工作

2

第四章

改革国民性的全方位思考

8

第五章

鲁迅精神的求实特征

2

第六章

史密斯及其《中国人的特性》

2

第七章

鲁迅与中西文化的纵横关系

6

第八章

鲁迅的科学的文艺论

4

第九章

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

6

第十章

《故事新编》的文化底蕴

6

第十一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6

第十二章

鲁迅杂文“人文化成”的思想命题

6

第十三章

“择取中国的遗产”和“采用外国的良规”

6

第十四章

《野草》表现的鲁迅哲学

8

第十五章

鲁迅与果戈理二题

3

第十六章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比较

3

总         计

76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章节、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10%,“应用”为7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的比例一般为2:3:3:2。

        4、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为:重点占65%、次重点25%、一般占10%。

        5、本课程试题的题型是:填空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含阅读分析题)。

        6、考核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立人”思想是鲁迅_____年在_________求学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观点。

        2._________是宣讲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第一人。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1.堪称“五四”道德重建宣言的鲁迅杂文是(  )

            A.《随感集四十》     B.《我之节烈观》

            C.《春末闲谈》         D.《娜拉走后怎样》

        2.“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语出(  )

            A.《人之历史》         B.《科学史教篇》

            C.《文化偏至论》     D.《靡罗诗力说》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1.鲁迅小说的题材有(    )

            A.工人题材                 B.农民题材    

            C.知识分子题材        D.小商业者题材

                 E.市民题材

        2.鲁迅后期杂文集有(    )

            A.《坟》             B.《华盖集》  

                 C.《二心集》      D.《而巳集》

                 E.《热风》

        

        (四)简答题

        1. 鲁迅的国民性思想在后期的变化和发展。

        2. 鲁迅《狂人日记》的意义。

        

        (五)论述题

        1. 鲁迅“立人”思想有何意义?有无局限?试申论之。

        2. 试分析鲁迅的杂文《现代史》。(附原文)

        来源:天津考试院

以上是“天津市自学考试0193《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关于更多天津自考资讯,请关注《天津自考网微信公众号》或者点击在线咨询 >>

本文标签:天津自考 文学类 天津市自学考试0193《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tj.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tj.com/wxl643/35752.html



《天津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天津自考便捷服务